冬季洗澡过勤易惹湿疹上身?怎么办?
进入冬季后,正在经历皮肤问题的朋友正在增加。专家表示,由于冬季干燥,中老年人及干性皮肤层皮脂分泌不足,容易患上“皮脂性湿疹”(干性湿疹),冬季湿疹是因为天生皮肤柔软敏感,与气候有关。
冬天温度降低,人的皮肤调节功能减弱,汗少,难以形成皮肤的希腊保护膜,天气干燥,空气中水分少,洗澡后清洁,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的油也消耗身体水分,更有可能引起皮肤瘙痒、脱皮等现象。
因此,冬季洗澡次数太多,碱性肥皂、洗面奶、洗澡水温太高,会引起人为的皮肤脱脂。
面对这种情况,我们要小心,一痒就不要挠。皮肤挠后容易引起感染,越挠越痒,因此最终破损处的皮肤迅速扩散,诱发顽固湿疹。一旦湿疹、瘙痒恶性循环形成,破损的地方就会发展成三液、干燥、勾结、粗糙、肥大、龟裂,瘙痒变成严重的痒,晚上睡不着觉,影响日常生活。
冬天如何预防湿疹?
减少洗澡次数,调节水温,经常护理皮肤
专家建议,最好减少冬季洗澡频率,并且洗澡的水温要控制在40左右,不要搓澡,使用中性护肤皂。
洗澡后皮肤潮湿时,涂抹脂肪含量高的护肤品。护肤品可以选择维生素、E霜、凡士林、甘油等,保湿剂要长期使用。
避免空气干燥
干燥的空气是引起皮肤问题,特别是干性湿疹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冬天室内经常使用暖气,容易影响健康,所以要尽量保持室内温度,考虑每个房间都要加入加湿器,室温不能太高。
出门要注意防晒,可以打伞遮阳,采取其他防晒措施。孩子的话,最好勤给孩子换衣服,衣服宽松,不能太厚或太紧,最好是铺棉布的衣服。
防止交叉感染
预防真菌交叉感染是预防湿疹的重要措施之一。我们身体里有很多霉菌,可以在皮肤表面、胃肠、指甲等大量繁殖。
如果家人或自己接受癣、灰色指甲等,很容易发生真菌交叉感染现象。所以提醒朋友要注意生活中的日常生活,尽量穿棉布衣服,平时注意卫生,避免因交叉感染引起的湿疹。
避免外界的各种刺激
外界的刺激无疑是诱发湿疹的关键。外部的各种刺激因素(如刮痧、热水烫发、洗澡时间过长、肥皂擦洗等)应尽量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