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溢性皮炎是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常见的慢性、表浅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是在皮脂溢出的基础上发生,与皮肤表面和毛囊部的一种叫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大量生长有关。同时精神因素、不良饮食习惯、维生素B族缺乏,均可影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
【高发部位】

本病好发于多脂、多毛、多汗的部位,往往开始时局限于头皮,以后逐渐向下发展到眉部、鼻旁沟、耳后、上胸部、腋窝、脐部、外阴、肛门周围等处。由于皮脂腺开口于毛囊,皮疹初起为毛囊口周红色丘疹,渐发展融合成黄红色斑片,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。发生于头部者,严重时常伴有渗出、厚痂、有臭味,头发可脱落、稀疏,以顶部明显。

本病慢病经过,反复发作,搔抓或处理不当,易引起皮疹加重,呈湿疹样变,可伴发毛囊炎、睑缘炎及外耳道炎,面部常与痤疮、酒渣鼻、蠕形螨皮炎并发。

【疾病预防】

本病的预防主要是:调节饮食,多吃蔬菜,限制多脂、多糖饮食,忌食辛辣、酒等刺激性食物,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,生活有规律,保持足够睡眠。必要时可补充B族维生素、止痒镇静剂、抗生素治疗。外用去脂、杀菌、消炎、止痒为主要原则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